close

從地圖上看來,如果大家是從宜蘭開蘇花公路過來太魯閣,在經過了漫長的車程後,過了太魯閣遊客中心之後,很快就會到砂卡礑步道。砂卡礑步道位於砂可礑隧道及西拉岸隧道間的砂卡礑橋旁邊。(真是繞口阿…)記得之前來花蓮玩,大家也是在這個砂可礑橋上拍照留念,不過這個步道其實蠻舒服的,如果來了一定要花各時間走一下,步道體體驗到,絕對比橋上的風景來的更舒適悠閒。

砂卡礑橋其實蠻美的,開走進步道回頭一看就可以看到漂亮紅色橋身。整個步道就像是鑲進山壁裡面一樣,遠遠的看如果不過有人在裡面走動穿梭,我想應該不太會被注意到。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在步道裡面,不太曬得到太陽,所以走在裡面不管太陽多麼的熾熱,總是一股清涼上心頭。

在步道裡面,如果抬頭往上一看,會看到山壁上有許多特別的線條,一層層的堆疊,也就是所謂的摺皺的地形。據說這些岩石都已經有數十萬年以上的歷史,以前是被埋在數 十公里 以上的地底下,因為地底高溫高壓,所以相同的礦物會聚合在一起,才會形成了一層層的現在,後來在板塊運動,造成地層隆起,地底下的熔岩被推擠上來,在經過了溪水切割,形成了這樣的美麗摺皺。

其實這個步道我們也是臨時決定要走的,加上後面有其他的行程,所以我們並沒有把步道走完,走道一半,看到有可以戲水的地方,當然馬上捲起褲管,下水清涼一下。坐在溪中的大石頭上,不但照不到太陽,而且還可以享受四周美麗的山光,而腳下清涼的溪水,更是讓暑氣全消阿,有機會一定要來泡泡阿。

-----------------------------------------------------------------------------------------------------------------------------------------

以下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對於這個步道的說明: 

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5公里,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砂卡礑溪 十六公里 的流路中,形成峻秀的峽谷,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與生態之美。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任人欣賞想像。

砂卡礑步道海拔約 六十公尺 ,屬於陰濕的河谷地形,但植物生態卻呈現出乾濕兩型的特色。坡度較緩的地方,生長高大且層次豐富的林木;坡度較陡的地方,只見低矮的岩生植物,以台灣蘆竹和沿階草居多。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水,提供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魚、蝦、蟹、水生昆蟲及蛙類是溪中的主角;步道上昆蟲、蝶類、蛇類、山鳥,偶而還可見到台灣彌猴等哺乳類動物,使砂卡礑步道處處展現生機。

砂卡礑步道平緩易行,除了可沿途作自然觀察之外,步道全線亦設置十餘座大小觀景平台,供小憩賞景,還有幾處親水小徑可以直下溪谷,讓肌膚親潤沁涼的溪水,聆聽自然美妙的樂音。

 

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日本人所建,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1940年,日本政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在溪畔建水壩,並開鑿輸水隧道,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將水輸送至發電廠。此外,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而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壩,先將水引至發電廠,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加強沿線安全設施、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

 

(從橋上看下去,步道很小一個,所以不仔細看還真的看不出來。)

(下到步道的入口,往上一看,這個紅色的橋真的很漂亮,特別是在綠色的山的襯托之下。)



(遠遠的,看到有年輕人在游泳,在這個國家公園裡的綠水裡享受清涼。)



(走著走著看到這樣的標示,不知道是怎樣,我想還是快速通過吧。)

(就是這裡阿,在這裡有好多人坐下來戲水。)

(我想在開通這個步道的時候,應該也是花了很多的人力跟心力。也就是這樣,才能讓我們走在步道裡面,不會被太陽曬到。)

(這就是美麗的摺皺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安公子 的頭像
    安公子

    11階的飛行天空

    安公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