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竹蓮寺,真是太熟悉了。剛到公司的時候,就知道大家有定期去竹蓮寺拜拜求平安的傳統,早期人少的時候,大家都是每個月都要拜一次,而慢慢的人多了,就算去的頻率少了,不過那種大家紛紛放下手邊工作,趁著中午到竹蓮寺一起拜拜的感覺還是非常的有趣,甚至這樣拜拜的傳統,也讓許多人覺得這樣定期拜拜保平安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有時候太久沒有拜,還會有員工提出來應該要去拜拜的要求。有一次,非凡的 朱 小姐知道我們公司常常去拜拜,而提出一個很有趣的提案,說是要報導,新竹的科技人與竹蓮寺濃厚的感情連結,所以趁著一次我們大家去竹蓮寺拜拜的機會,還去採訪,而大家也透過這次的機會上了電視。
這一次我來拜拜,不是跟著公司大夥一起來,而是自己來,因為最近狀況有點多,不是工作忙,而是家裡的人身體財產上紛紛出了一點點小狀況,不想去想是不是跟農曆七月有關係,不過來拜拜求個保佑,希望後面大家都可以順利一點。當然我的新車也順便在這裡求一個行車平安符,希望一切平安。
當然也祝所有的朋友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囉。
竹蓮寺地址:新竹市竹蓮街100號
以下是竹蓮寺網站對竹蓮寺的介紹:
新竹原名竹塹,清康熙50年(1711),福建泉州人王世傑率領親族和鄉人共180餘人至竹塹墾荒,開啟竹塹的發展史。竹蓮寺初期的土地與日常維持所需費用,皆為王世傑所捐獻。 竹蓮寺原稱觀音亭,是竹塹城開墾初期,農民在南門外御史崎的平埔上所築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小庵。據同治十二年十月所立之「重修竹蓮寺碑」所載「自我塹開創之始,農人築一小庵於御史崎之平埔,朝夕供奉世尊,甚有靈感。」
乾隆46年(1781),信徒莊仕德等人倡議遷建,而在巡司埔的現址重建廟宇,始稱「竹蓮寺」;寺廟坐向艮坤、丑未。道光5年(1825),由新竹望族林紹賢主導修建工作,道光9年(1829)並由紹賢之子林祥雲跟進。同治5年(1866)到同治12年(1873)間,由當時住持許德麟提倡重修,並結合了當地的陳長水、莊榮陞、湯奇才及新竹地區信徒所組成的18股重建委員,擴大重建。明治42年(1909),又由信士倪光輝、蔡炎、鄭正龍、蔡淵等人發起重修,寺廟日益莊嚴。民國40年到47年,由住持許清火請管理人許振乾及地方有志人士李金海、楊文棋、莊來金及各界善信集資重修,同時增建五門、鐘鼓樓、六角形金亭等。民國72年,管理人許復根發起擴建兩廂及圖書館,至75年完工。
寺廟內的觀音像於乾隆48年(1783)由南海普陀山的「不肯去觀音院」傳來,廟方每十二年會回南海普陀山一次。直到1949 年大陸淪陷後,才停止這項活動。寺內供奉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韋馱、伽藍、護法尊者、十八羅漢尊者、註生娘娘…等神明。信徒頗多,香火亦終年不絕。當地居民常常前來求籤,詢問風水、事業……等。廟內有塊光緒帝題的匾額「大海慈雲」,尚有淡水同知朱潮立贈之「慈庇東瀛」等匾額。大正5年(1916)丙辰年,六月下旬至年底,全省性旱災。民眾難耐旱害之苦,新竹街紳商祈神求雨,並因而獲雨,新竹紳商及直轄七十三保保正等,乃至城隍廟及竹蓮寺懸掛匾額叩謝神明。在日據時代昭和12年(1937)的中日戰爭爆發後,實施皇民化運動,日本人毀廟毀神像,全市僅存城隍廟、長和宮和竹蓮寺三大廟沒有遭到日本人破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