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原來台北也有當代藝術館啊
之前在新加坡的SAM倫敦的泰德當代藝術館看了一些當代的藝術 感覺還蠻有趣的
London-Tate Modern泰德現代藝術館 身邊任何小細節都可能是藝術啊
Singapore-SAM新加坡美術館 吹冷氣看展覽 另類旅遊方式
所以在知道了台北當代藝術館之後 就找了個時間來去看看
這裡還真的挺方便的啊 離捷運台北車站跟中山站都很近
這裡是舊的台北市政府大樓啊 在市政府搬到信義區這裡就空了出來
把這樣這麼優雅的建築改成藝術館 真的是不錯的點子啊
當代藝術的好處就是大家都看得懂啊
有些東西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看似簡單看似平凡無奇
但是就是這些發明與設計 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啊 這就是當代藝術迷人的地方
這天有好些學生的作品在這裡展覽著 看起來都挺細緻精巧的啊
這一天的主題是台灣X荷蘭 兩個地理環境人文環境都蠻類似的地方
兩地的藝術家有各自的設計
荷蘭的這個設計師小時候好像是在喀布爾長大的 後來被帶到了荷蘭
展覽室前面的影片有很去的介紹啊
我覺得設計即使很平常 但是在展覽是裡面運用大量的燈光鋪陳
本來很普通的東西多了點光影的襯托 反而都成了一種藝術啊
這次很可惜 因為大部分的展覽區都在準備另一個展覽中 所以來這裡只有一個展覽可以看
不過認識了MOCA知道這裡離台北車站有多近啊 下次有機會再來
台北當代藝術館這棟建築物乃建於西元1921年,原為日治時期專供日本人子弟受教育的「建成小學校」。這棟面寬達120公尺的兩層樓建築,以亞熱帶文化的紅磚壁構與木材屋架,結合西方文明的建築柱式與黑瓦斜屋頂,加上兩側入口為山牆形式的廂廊,整體構成了U字型的校舍建築與空間。
1945年後,台灣進入中華民國時代,原建成小學校舍被轉用為新成立的台北市政府辦公廳舍,直至1994年台北市政府遷入信義區仁愛路的新市政中心為止,在這段將近五十年的時間,這棟建築物扮演了驅動台北市政建設的一個神經中樞角色。
1996年,台北市政府舊廈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並基於古蹟再利用的政策方案,將原建物之正面廳舍修復整建為「台北當代藝術館」專用,兩翼部分建築則劃歸為建成國中教室。「台北當代藝術館」與「建成國中」新校的結合,不僅創造了全世界罕見美術館與學校使用共同建物的先例,也被視為是台北市孔廟到保安宮這一條歷史文化軸線的延展,帶動了大同區整體再發展的一個新契機。
從市定古蹟的台北舊市府,經活化再利用後而成立的台北當代藝術館,在國內藝術界長期的關注之下,於2001年5月26日璀璨開幕,其儼然成為台北人文地圖上的新地標。台北市這幾年來積極讓市內古蹟活起來,讓古老的空間以不同的變貌走進市民生活,進而帶動街區藝術再造,台北當代藝術館是一個實際的例子。
台北當代藝術館自2001年開館以來,是由台北市政府委任民間企業家組成的當代藝術基金會負責營運統籌。其悉心致力將藝術、古蹟、科技三者相結合,呈現於台北當代藝術館這個文化空間中,辦理了多檔精采絕倫的當代藝術展覽,開拓人民的視野,也促進了不同文化、甚至不同國籍間的多層次對話。
當代藝術基金會經歷二屆董事會後,於2007年12月31日與市府簽署的委任合約屆滿。故台北當代藝術館便於2008年1月1日起,交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負責營運。新的經營團隊除了依循著過去七年來當代館所凝聚的藝術動能之外,還努力於匯集更多海內外的關懷注目,並結合官方力量,有效整合各類文化創意產業。而台北當代藝術館是為台北市藝文發展的一個重要據點,將提供更具互動性且整合度強的展覽平台,以鼓勵多元風貌的藝術創作與呈現,並藉此開拓出具前瞻性的新文化思維,期能提供當代城市發動源源不絕的豐沛創意活力。
台北當代藝術館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aipei(MOCA)
台北市大同區103長安西路39號 NO.39 Chang-An West Road Taipei, Taiwan 10